高中生熱愛歷史:開微信公眾號月入兩三千
18歲的曹琦嶽是一名高三文科生,喜歡歷史及國際關系的話題,他開通了一個公眾號“歷史真有意思”,專門用來轉載和歷史及國際關系相關的文章。讓他驚喜的是,隨著粉絲量的逐漸增多,公眾號開始有廣告收入,現在這個公眾號每月能給他帶來兩三千元的收入。
![Flash2u 在新視窗檢視]()
兩年前表哥做公眾號他也動心了
“我的兒子曹琦嶽還是一名中學生,他自己做了一個微信公眾號,沒想到現在這個微信公眾號有收入了,一個月能掙兩三千元,足夠養活他自己了。我覺得這個事情挺有意思的,希望華商報注意。”昨日,市民曹先生打來電話說。
昨日下午,華商報記者來到曹琦嶽所在的西北大學附中桃園校區,見到了曹琦嶽。這個18歲的男孩戴著眼鏡,看上去有些靦腆,但談起自己目前經營的公眾號,立即開啟了話匣子。
“2014年12月,我才接觸微信公眾號,注意了幾個和歷史有關的。那時我的表哥已開通了一個公眾號,是關於美食的,雖然他的公眾號最終沒有經營下去,但他通過這個公眾號找到了一份工作。表哥告訴我,公眾號如果做得好,是可以慢慢賺錢的。”曹琦嶽說,他本著試試看的想法,也開通了一個公眾號,取名為“歷史真有意思”。
“因為我是文科生,對歷史和國際關系很感興趣,所以我就想,做一個和我的興趣有關的公眾號,我自己也不會厭煩。”
開始粉絲漲得慢調整思路主攻“國際關系”
曹琦嶽說,一開始,自己也隻能靠著在朋友圈轉寄來加入粉絲,經常好幾天才能加入一個粉絲,但他沒有放棄,“我每天都堅持轉載文章,有的和歷史有關,有的和國際關系有關,我慢慢發現,對歷史感興趣的人少,對國際關系感興趣的人多,一轉寄和國際關系有關的,點選量就會多。後來我調整思路,轉寄的都是和國際關系有關的,慢慢的粉絲量越來越大。”
華商報記者查看曹琦嶽微信公眾號後臺發現,從2014年12月至今,他一共刊發訊息447條,截至昨日下午2點,他的粉絲量達84779名。
“粉絲超過5萬名,就可以申請‘流量主’,這也就意味著,可以有收入了。”曹琦嶽說,2015年9月,自己靠著公眾號第一次賺錢,雖然隻有幾百元,但心裡非常開心,覺得可以自力更生了。
曹琦嶽給華商報記者看了公眾號後臺的財務管理,發現他的收入和文章的閱讀量有關,賺的錢每筆100-290元不等,“每月收入兩三千元,爸媽再也不用額外負擔我的生活費了。”曹琦嶽自豪地說。
做公眾號並不影響學習類比考年級前十
曹琦嶽說,他每天利用放學後的半小時迅速回家,再花費40分鐘左右,打理一下公眾號。
打理公眾號會不會占用學習時間,影響學習?曹琦嶽說:“做公眾號對我來說,是學習外的放松,還能擴充閱讀量,我覺得是有利於學習的。”
談及未來的打算,曹琦嶽說,目前自己的公眾號主要是轉載文章,他在每篇文章開頭也有說明。等高考結束了,他還想做一些原創作品。“以後考大學,我會選擇歷史、國際關系、傳媒方向,上大學後,還是會繼續做好公眾號,讓我的粉絲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
曹琦嶽的班主任,西北大學附中高三文科二班的包娟麗說,老師和同學都不知道曹琦嶽做公眾號的事,他為人比較低調,得知他做公眾號,很為他高興,“曹琦嶽學習成績不錯,最近一年類比考,成績在年級前十名,是一名很優秀、很有思想的學生。”
曹琦嶽的父親曹先生說,他一直很支援兒子做公眾號,他覺得,學生除了學習好之外,還應該發展自己的興趣,全面發展,也希望兒子的事情鼓勵其它學生,在不影響學習之餘,可以多開闊視野,掌握更多的技能。
微信搜尋“IT之家”注意搶6s大禮!下載IT之家客戶端(戳這裡)也可參與評論抽樓層大獎!
18歲的曹琦嶽是一名高三文科生,喜歡歷史及國際關系的話題,他開通了一個公眾號“歷史真有意思”,專門用來轉載和歷史及國際關系相關的文章。讓他驚喜的是,隨著粉絲量的逐漸增多,公眾號開始有廣告收入,現在這個公眾號每月能給他帶來兩三千元的收入。

兩年前表哥做公眾號他也動心了
“我的兒子曹琦嶽還是一名中學生,他自己做了一個微信公眾號,沒想到現在這個微信公眾號有收入了,一個月能掙兩三千元,足夠養活他自己了。我覺得這個事情挺有意思的,希望華商報注意。”昨日,市民曹先生打來電話說。
昨日下午,華商報記者來到曹琦嶽所在的西北大學附中桃園校區,見到了曹琦嶽。這個18歲的男孩戴著眼鏡,看上去有些靦腆,但談起自己目前經營的公眾號,立即開啟了話匣子。
“2014年12月,我才接觸微信公眾號,注意了幾個和歷史有關的。那時我的表哥已開通了一個公眾號,是關於美食的,雖然他的公眾號最終沒有經營下去,但他通過這個公眾號找到了一份工作。表哥告訴我,公眾號如果做得好,是可以慢慢賺錢的。”曹琦嶽說,他本著試試看的想法,也開通了一個公眾號,取名為“歷史真有意思”。
“因為我是文科生,對歷史和國際關系很感興趣,所以我就想,做一個和我的興趣有關的公眾號,我自己也不會厭煩。”
開始粉絲漲得慢調整思路主攻“國際關系”
曹琦嶽說,一開始,自己也隻能靠著在朋友圈轉寄來加入粉絲,經常好幾天才能加入一個粉絲,但他沒有放棄,“我每天都堅持轉載文章,有的和歷史有關,有的和國際關系有關,我慢慢發現,對歷史感興趣的人少,對國際關系感興趣的人多,一轉寄和國際關系有關的,點選量就會多。後來我調整思路,轉寄的都是和國際關系有關的,慢慢的粉絲量越來越大。”
華商報記者查看曹琦嶽微信公眾號後臺發現,從2014年12月至今,他一共刊發訊息447條,截至昨日下午2點,他的粉絲量達84779名。
“粉絲超過5萬名,就可以申請‘流量主’,這也就意味著,可以有收入了。”曹琦嶽說,2015年9月,自己靠著公眾號第一次賺錢,雖然隻有幾百元,但心裡非常開心,覺得可以自力更生了。
曹琦嶽給華商報記者看了公眾號後臺的財務管理,發現他的收入和文章的閱讀量有關,賺的錢每筆100-290元不等,“每月收入兩三千元,爸媽再也不用額外負擔我的生活費了。”曹琦嶽自豪地說。
做公眾號並不影響學習類比考年級前十
曹琦嶽說,他每天利用放學後的半小時迅速回家,再花費40分鐘左右,打理一下公眾號。
打理公眾號會不會占用學習時間,影響學習?曹琦嶽說:“做公眾號對我來說,是學習外的放松,還能擴充閱讀量,我覺得是有利於學習的。”
談及未來的打算,曹琦嶽說,目前自己的公眾號主要是轉載文章,他在每篇文章開頭也有說明。等高考結束了,他還想做一些原創作品。“以後考大學,我會選擇歷史、國際關系、傳媒方向,上大學後,還是會繼續做好公眾號,讓我的粉絲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
曹琦嶽的班主任,西北大學附中高三文科二班的包娟麗說,老師和同學都不知道曹琦嶽做公眾號的事,他為人比較低調,得知他做公眾號,很為他高興,“曹琦嶽學習成績不錯,最近一年類比考,成績在年級前十名,是一名很優秀、很有思想的學生。”
曹琦嶽的父親曹先生說,他一直很支援兒子做公眾號,他覺得,學生除了學習好之外,還應該發展自己的興趣,全面發展,也希望兒子的事情鼓勵其它學生,在不影響學習之餘,可以多開闊視野,掌握更多的技能。
微信搜尋“IT之家”注意搶6s大禮!下載IT之家客戶端(戳這裡)也可參與評論抽樓層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