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神魂顛倒論壇-Flash--最新50篇論壇主題-全文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4708

時薪過萬超網紅,線上教師該不該管?

$
0
0
時薪過萬超網紅,線上教師該不該管?



最近,2617名學生購買了線上輔導老師王羽的高中物理線上直播課,扣除20%的線上平台分成後,王羽老師一小時的實際收入高達18842元,這個薪資甚至超過當下火熱的網路女主播。資料顯示,王羽老師開設的7節課,聽課總人數達到9479人,課程總收入約8.4萬元,如果按線上教育平台扣除20%分成計算,該老師7個小時的實際總收入超過了6.7萬元,幾乎是一個普通學校教師一年的收入。南京一線上輔導老師告訴記者:“理科老師課團的人確實很多。”

在新視窗檢視

●贊成

不應禁止而應鼓勵

教育不均衡問題的關鍵在於師資。鼓勵優秀老師線上講課,讓優秀老師稀缺資源通過網路平台傳播,讓更多學生分享到優質教學資源,能滿足學生和家長的訴求,也符合現代教育的方向。從這個層面看,發展遠端教育,鼓勵優秀老師線上講課,對剛剛起步的教師線上輔導,需要的不應該是禁止而應該是有效的刺激與鼓勵。

對教師線上輔導,公眾不應將目光集中在盈利性上,而應注意其功能和效果。盈利對教師線上輔導固然有著相應的刺激作用,但有兩個問題不可忽視而應厘清:一是線上輔導教師不能獲益,必然挫傷老師線上輔導的積極性,這對均衡教育資源是不利的。讓優秀老師線上授課有錢賺,鼓勵優秀老師線上上課,有益無害;二是對線上上課尚無規范的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門應予注意,的要對線上上課定政策,也要給線上上課定規矩。

加快老師線上上課步伐,不應該隻是老師在努力。對於優秀老師,學校、網路平台、教育管理部門等應齊心合力,盡快落實著名老師、優秀老師將室內教學轉化為線上教育資源;對一些線上輔導教師,應聯系線上教學與平時教學實際,予以必要規范。

新聞中拿老師跟網紅比,可謂奇葩。從職業和傳播內容上看,網紅靠某個事件或行為“一炮打響”,其中有一部分人是靠臉蛋吃飯,有一部分人是迎合網民審醜、娛樂、刺激、偷窺、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傳播的往往是休閑、娛樂性內容。老師線上輔導,是用自己多年積累的教學才能,以新型方式與途徑向學生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授人以“漁”。

老師與網紅未必是一個文化層次,對社會形成的作用與影響也有本質上的不同。網路女主播從事的是娛樂產業,憑臉蛋能夠得到與王羽老師相同的收入,雖說並不違法,卻不值得鼓勵。教師線上輔導的結果,是讓學生不輸在起跑線上,這種“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投資,志在長遠,功在千秋萬代。如果網路女主播等網紅的收入一定比老師高,則是教育環境之劣,教育觀念之恥。

卞廣春

收入超網紅有何不可

“線上教師”這個“職業”的存在,填補了社會對優質師資資源的需求。人們隻需花1塊、5塊到9塊不等的價格,就能聽到一堂生動有趣且能讓自己受益匪淺的課,還能受到幾乎一對一輔導的服務,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樣的花費自然算不得什麼,而對比那些收費高昂的輔導班來說,更是占有價格優勢。

不只有如此,需求者可根據授課者講課和服務水平來選擇,選擇的自由度也是那些輔導班不可比擬的。可以說,“線上教師”的樣式是“網路+”的產物,充分凸顯了公平公正的原則,處處彰顯著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規則,的給閑暇的教師提供了創造收入的機會和平台,也給需要補課和學習、需要優質資源的學生提供了很好的服務。

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教師從事校外有償上課的確值得商榷,一些人對教師是否會影響正常教學感到擔憂也不無道理,對教學秩序是否會受影響感到擔心也情有可原。可是,面對“網路+”的新生事物,我們不能簡單粗暴地說“不”,一刀切將其棒殺。

整體而言,“線上教師”這一新鮮事物帶來的是正面效應。首先,重新的磁片活了現有師資力量,在多年來教育資源指派失衡的現實語境下,通過網路的方式為資源重新指派提供了新的可能,至少,大多數家長是支援的;其次,現代經濟社會,“線上教師”貢獻的是自己的智慧,付費者與“線上教師”你情我願,沒什麼值得非議的。

盡管諸如影響正常教學、教學秩序等擔憂,其實倒不如考慮如何讓“線上教師”更好地規范執行,如何讓教師在正常教學工作與“線上教師”兩種角色中實作平衡。從推動教育教學公平公正的角度來說,教育部門反倒更應該鼓勵這樣一種社會探索,在不斷規范中探索這樣一種全新樣式,為實作教育公平公正提供方便。禹海君

●反對

有償家教新變種

對於“線上教師”網上的“線上輔導”一小時掙萬元,人們並不是眼紅嫉妒,而是這種“線上輔導”,是有償家教從地下轉入線上的新動向,值得人們注意。有償家教是明令禁止的,去年教育部出臺《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劃出6條“紅線”:嚴禁中小學校組織、要求學生參加有償補課;嚴禁中小學校與校外訓練機構聯合進行有償補課等。有關部門解釋:雖然“線上輔導”是新生事物沒被列入其中,但應該屬於“在校外社會力量辦學機構兼職從事學科類教學、文化補習並從中取得報酬”一類,所以是被禁止的。

“線上教師”網上“線上輔導”從事有償家教,這是吃著碗裡想著鍋裡,賺錢“得來全不費工夫”,是腳踏兩隻船,“東宿西餐”。心無二用,勢必形成“磁鐵效應”,讓老師們把主要精力都用在“線上輔導”平台上,那麼老師還有心思去鉆研業務嗎,認真教好書育好人嗎?他們隻是把學校的正常教學當成完成工作的例行公事,教學會受到影響,再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線上教師”網上“線上輔導”賺錢,必然會種了別人田荒了自己地。

“線上教師”,是另一種“官員經商下海”,鉆了空子。賺錢也要取之有道,通過“線上輔導”搞有償家教,是絕對不能允許的,如果認為“線上教師”“大有錢圖”,那麼應該辭職,專門從事“線上教師”工作,而不是一隻腳在體制內,一隻腳在體制外,“兩手抓”。教育部門應該出臺有關規定,進行禁止,並加強管理監督,對教師搞“線上輔導”搞有償家教,必須嚴懲,決不能讓有償家教從地下轉入線上,危害教育事業。

吳玲

警惕又一灰色地帶

在驚訝之餘,我們應該為線上輔導成了能與“網紅”媲美的高薪飯碗高興,畢竟他們是用現代網路技術服務於教育,讓知識在網路時代沒有距離,他們的存在比網路女主播恐怕更有價值;同時,我們也要為線上輔導這個行業的無序發展、監管缺失捏一把汗。

不可否認,線上輔導越來越受中小學生及家長追捧。如今,傳統的線下訓練與輔導的弊端逐漸顯現:受房租、場地、人數限制,課時費不得不昂貴,學生學習時間不自由、交通時間成本較高,且不能隨時解決學習疑惑。而線上輔導成本低,在家裡、辦公室等都可進行,隻要能上網,得益於網路的聚沙成塔效應,更可將單價定得很便宜,學生不懂之處還可隨時回放,可謂成本低、效率高、靈活便宜。

當線上輔導深受追捧之時,當線上學生不多的付出能匯聚成線上輔導老師的巨額收入時,我相信這個“蛋糕”會越做越大,會有越來越多的在職教師被這塊“蛋糕”誘惑,他們的精力和心思會不會明顯傾向於這一邊,不好說。近年來不少公辦教師亂辦班、亂補課,為吸引生源采取課上“留一手”、課下“多面手”的惡劣做法。看到線上輔導收入那麼高,恐怕會有更多老師坐不住了。不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是有情懷的人。線上輔導這個新事物,也應該受到相關部門的及時規范。

必須意識到,教育部門近年出臺的禁止中小學在職教師從事有償補課的規定,基本上隻涉及線下,沒有涉及線上,因為彼時還沒有出現線上輔導。現在,相關規定可考慮予以修訂,以做到與時俱進。近年來,道道禁令之下,有償補課的現象在不少地方為何依然普遍存在?就是因為有償補課已形成一整條利益鏈,積重難返。線上輔導也要盡早規范,以免形成又一個“灰色地帶”。

何勇海

●三言兩語

這個不錯,屬於薄利多銷型。

——胡亞偉

明星網紅收入高,你不禁止,老師收入高你就要禁止?網紅直播那麼無聊的東西,都能掙錢,老師還是真才實學呢。

——高燕

老師分享優秀的教學給予需要的學生,有什麼錯?不但沒錯,國家還應該要大力推行網路教育,通過網路,讓偏遠落後的山村學校也能擁有像城裡一樣的優秀學校師資力量,老師可以提高收入,學生又能得到好的教育,為什麼要禁止?

——伍多斯

我學雅思的時候都是上的網上課程,老師也很用心教,而且便宜又節省了路費。有需求就有這種樣式啊。

——孫破

現在醫生都試行多點坐診了,就必須讓老師在校內上課嗎?

——沙其

不應禁止,應該規范。一方面是要規范這種線上教育管理。另一方面是要用個人收入的所得稅規范調整收入。最後,不應懼怕教師收入高,而是應該反思現行工資中的不足。

——董政



微信搜尋“IT之家”注意搶6s大禮!下載IT之家客戶端(戳這裡)也可參與評論抽樓層大獎!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47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