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國農村學霸母親:蜘蛛影響了兒子一生
美國東部時間5月26日上午,哈佛大學2016年畢業典禮在“三百周年劇場”舉行,何江作為三位優秀畢業生代表之一,登上畢業典禮演講臺。他成為第一位享此殊榮的中國大陸學生。
何江以《蜘蛛咬傷軼事》為題,講述了自己中學時代被毒蜘蛛咬傷的故事,進而推及到自己在哈佛大學所切身體會到的先進科技知識。
他在給錢報記者回復的信件中說,“改變世界也意味著我們的社會,作為一個整體,能夠更清醒地認識到科技知識更加均衡的分佈,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而我們也能夠一起奮鬥將此目標變成現實。”
講述小時候的中國故事,贏得現場三萬多人掌聲
長相敦厚的何江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曾獲得學校最高榮譽獎——郭沫若獎學金,然後進入哈佛大學生物學系碩博連讀。
我們先來看看何江到底說了什麼,在六七分鐘的演講時間裡,贏得了現場三萬多人的掌聲。
1988年出生的何江,來自湖南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他說演講從自己的經歷入手——讀初中時被毒蜘蛛咬傷右手,因為醫療條件欠缺,媽媽用“土辦法”為其療傷。由此講到科學知識的傳播在不同地區的分佈。
“作為哈佛大學生物化學的博士,我現在知道在我初中那個時候,已經有更好的,沒有那麼痛苦的,也沒有那麼有風險的治療方法了。於是我便忍不住會問自己,為什麼我在當時沒有能夠用到這些更為先進的治療方法呢?”何江說,這是他心中的結,“我在哈佛大學接觸到的知識都是最前沿的,在這程序中不可避免地想到我成長的鄉村,那裡醫療條件不好,在那裡生活的人們無法接觸到這些最先進的知識和科技成果。”
“利用那些我們已經擁有的科技知識,能夠輕而易舉地幫助我的家鄉,還有千千萬萬類似的村莊,讓他們生活的世界變成一個我們現代社會看起來習以為常的場所,而這樣一件事,是我們每一個畢業生都能夠做的,也力所能及的。但問題是,我們願意做這樣的努力嗎?”何江向現場所有畢業生拋出了問題。
演講很成功,但對於何江而言還是有點遺憾,因為遠在農村的父母怕遠赴美國手續繁瑣,給兒子添麻煩,所以無法親臨典禮現場。
想登上演講臺可不容易,花了半年時間脫穎而出
其實從有想法去申請畢業演講到最後真正登上哈佛大學畢業生演講臺,何江差不多花了半年時間。
去年12月,何江在和一位教授的閑聊中偶爾提及了這個想法,對方鼓勵他試一試。何江說,哈佛畢業典禮的演講臺對中國學生而言,是陌生的。極少有人申請,更不用說申請成功了,但他很想讓大家聽聽來自中國的聲音。
競選開始前一個月,何江確定了演講主題,然後就是三輪競選。
首輪為海選,今年3月30日,何江向學校提交了個人材料和演講稿。
進入第二輪初賽後,12名入選的研究生同臺競爭,10位不同專業的教授投票選出4人進入復賽。
最後一輪是脫稿類比演講,最終與何江一起站上演講臺的,還有一名本科畢業生和一名用拉丁文演講的畢業生。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被選中。”何江猜測,與眾不同的理科視角和相對新穎的題目打動了評委。歷屆哈佛畢業演講者的選拔程序中,偏文科專業的學生更受評委青睞,今年的情況也類似,最後一輪的4名競選者中,兩人來自肯尼迪政治學院、一人來自教育學院,講的也是自由民主、身份認同等熱門題材。
農村學霸是這樣煉成的,爸爸“睡前故事”是必修課
這位學霸的求學經歷也非常讓人感慨,何江曾就讀的中國科技大學就在官方微信上講述了他的故事。
何江來自於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一個普通農村。在那個經濟相對比較落後的地區,何江的父母都很重視孩子的學習,每天晚上,爸爸講述的“睡前故事”,是孩子的必修課,而必修課的主題,就是“好好學習”。在父母的影響下,何江牢牢記住,教育和不斷學習的重要性。
“一個人隻有了解、認清了自己,才能在未來的路上走得更遠。”何江對很多新鮮事物都“不懂”,而恰是因為“不懂”,更加促使他主動涉獵不同領域的知識,“取長補短”。
剛到哈佛時,何江一口“中國英語”,為了找機會練習口語,他硬著頭皮申請給哈佛的本科生當輔導員,這種方法讓他的英語表達方式很快從“中式”轉到了純正的“美式”。到了讀博士期間,何江就可以給哈佛本科學生上課了。
哈佛畢業後,何江將前往麻省理工學院從事生物工程方向的博士後研究,利用2D或3D列印肝臟細胞技術,進行藥物過濾、疾病類比,以及癌癥早期的靈敏偵測。
記者對話何江母親
——兒子發來微信說感覺不錯
在何江走上哈佛的演講臺前,曾獻華早已心心念念了好幾天。作為何江的母親,除了自豪和高興,她其實還擔心兒子上臺之後會不會怯場。因為在她心目中,這個如今已出息了的何江,依舊還是那個性格內向、有點膽小的孩子。
當何江被確定將站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講臺上,作為哈佛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言後,曾獻華就接到了何江發來的訊息,當時何江還告訴她,自己很緊張,要面對那麼多人。
曾獻華鼓勵何江,讓他不要太緊張,“這孩子小時候學習一直很好,也很乖,就是性格內向,也有點膽小。在演講前我也告訴他,這回就當是練膽了。”曾獻華告訴錢報記者。
母親的鼓勵,讓何江輕松了很多。剛開始思考演講內容時,他就告訴曾獻華,自己將在演講的開頭,講那個被蜘蛛咬傷的故事。聽完這話,曾獻華笑得不知該怎麼說,她怎麼都沒有想到,當年為了不讓何江中毒而采取的火療傷口的土辦法,竟是最終影響兒子一路走到現在的催化劑。
而在何江記憶裡,雖然母親是湖南農村的婦女,但她總能以鼓勵的方式給他自信。並且母親也喜歡陪著他和弟弟一起學習,還會跟他們進行討論。
“農忙時,他和弟弟從小就幫家裡幹活,晚上我陪他們寫作業,沒想到現在,都出息了。”曾獻華向記者透露,何江的弟弟已經碩士畢業,現在在上海工作,兩兄弟都挺給家裡爭臉,“何江不只有是我們村第一個上一本的大學生,還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出國深造的。”
這幾天來,來何家賀喜的親朋好友絡繹不絕。
何江演講結束後,曾獻華就從電腦上看到了演講全程序,演講完,何江給曾獻華發了微信說感覺不錯。曾獻華也覺得,兒子真是長大了,“這次看著他在那麼多人面前演講,表現得很有膽量。”
美國東部時間5月26日上午,哈佛大學2016年畢業典禮在“三百周年劇場”舉行,何江作為三位優秀畢業生代表之一,登上畢業典禮演講臺。他成為第一位享此殊榮的中國大陸學生。
何江以《蜘蛛咬傷軼事》為題,講述了自己中學時代被毒蜘蛛咬傷的故事,進而推及到自己在哈佛大學所切身體會到的先進科技知識。
他在給錢報記者回復的信件中說,“改變世界也意味著我們的社會,作為一個整體,能夠更清醒地認識到科技知識更加均衡的分佈,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而我們也能夠一起奮鬥將此目標變成現實。”
講述小時候的中國故事,贏得現場三萬多人掌聲
長相敦厚的何江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曾獲得學校最高榮譽獎——郭沫若獎學金,然後進入哈佛大學生物學系碩博連讀。
我們先來看看何江到底說了什麼,在六七分鐘的演講時間裡,贏得了現場三萬多人的掌聲。
1988年出生的何江,來自湖南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他說演講從自己的經歷入手——讀初中時被毒蜘蛛咬傷右手,因為醫療條件欠缺,媽媽用“土辦法”為其療傷。由此講到科學知識的傳播在不同地區的分佈。
“作為哈佛大學生物化學的博士,我現在知道在我初中那個時候,已經有更好的,沒有那麼痛苦的,也沒有那麼有風險的治療方法了。於是我便忍不住會問自己,為什麼我在當時沒有能夠用到這些更為先進的治療方法呢?”何江說,這是他心中的結,“我在哈佛大學接觸到的知識都是最前沿的,在這程序中不可避免地想到我成長的鄉村,那裡醫療條件不好,在那裡生活的人們無法接觸到這些最先進的知識和科技成果。”
“利用那些我們已經擁有的科技知識,能夠輕而易舉地幫助我的家鄉,還有千千萬萬類似的村莊,讓他們生活的世界變成一個我們現代社會看起來習以為常的場所,而這樣一件事,是我們每一個畢業生都能夠做的,也力所能及的。但問題是,我們願意做這樣的努力嗎?”何江向現場所有畢業生拋出了問題。
演講很成功,但對於何江而言還是有點遺憾,因為遠在農村的父母怕遠赴美國手續繁瑣,給兒子添麻煩,所以無法親臨典禮現場。
想登上演講臺可不容易,花了半年時間脫穎而出
其實從有想法去申請畢業演講到最後真正登上哈佛大學畢業生演講臺,何江差不多花了半年時間。
去年12月,何江在和一位教授的閑聊中偶爾提及了這個想法,對方鼓勵他試一試。何江說,哈佛畢業典禮的演講臺對中國學生而言,是陌生的。極少有人申請,更不用說申請成功了,但他很想讓大家聽聽來自中國的聲音。
競選開始前一個月,何江確定了演講主題,然後就是三輪競選。
首輪為海選,今年3月30日,何江向學校提交了個人材料和演講稿。
進入第二輪初賽後,12名入選的研究生同臺競爭,10位不同專業的教授投票選出4人進入復賽。
最後一輪是脫稿類比演講,最終與何江一起站上演講臺的,還有一名本科畢業生和一名用拉丁文演講的畢業生。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被選中。”何江猜測,與眾不同的理科視角和相對新穎的題目打動了評委。歷屆哈佛畢業演講者的選拔程序中,偏文科專業的學生更受評委青睞,今年的情況也類似,最後一輪的4名競選者中,兩人來自肯尼迪政治學院、一人來自教育學院,講的也是自由民主、身份認同等熱門題材。
農村學霸是這樣煉成的,爸爸“睡前故事”是必修課
這位學霸的求學經歷也非常讓人感慨,何江曾就讀的中國科技大學就在官方微信上講述了他的故事。
何江來自於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一個普通農村。在那個經濟相對比較落後的地區,何江的父母都很重視孩子的學習,每天晚上,爸爸講述的“睡前故事”,是孩子的必修課,而必修課的主題,就是“好好學習”。在父母的影響下,何江牢牢記住,教育和不斷學習的重要性。
“一個人隻有了解、認清了自己,才能在未來的路上走得更遠。”何江對很多新鮮事物都“不懂”,而恰是因為“不懂”,更加促使他主動涉獵不同領域的知識,“取長補短”。
剛到哈佛時,何江一口“中國英語”,為了找機會練習口語,他硬著頭皮申請給哈佛的本科生當輔導員,這種方法讓他的英語表達方式很快從“中式”轉到了純正的“美式”。到了讀博士期間,何江就可以給哈佛本科學生上課了。
哈佛畢業後,何江將前往麻省理工學院從事生物工程方向的博士後研究,利用2D或3D列印肝臟細胞技術,進行藥物過濾、疾病類比,以及癌癥早期的靈敏偵測。
記者對話何江母親
——兒子發來微信說感覺不錯
在何江走上哈佛的演講臺前,曾獻華早已心心念念了好幾天。作為何江的母親,除了自豪和高興,她其實還擔心兒子上臺之後會不會怯場。因為在她心目中,這個如今已出息了的何江,依舊還是那個性格內向、有點膽小的孩子。
當何江被確定將站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講臺上,作為哈佛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言後,曾獻華就接到了何江發來的訊息,當時何江還告訴她,自己很緊張,要面對那麼多人。
曾獻華鼓勵何江,讓他不要太緊張,“這孩子小時候學習一直很好,也很乖,就是性格內向,也有點膽小。在演講前我也告訴他,這回就當是練膽了。”曾獻華告訴錢報記者。
母親的鼓勵,讓何江輕松了很多。剛開始思考演講內容時,他就告訴曾獻華,自己將在演講的開頭,講那個被蜘蛛咬傷的故事。聽完這話,曾獻華笑得不知該怎麼說,她怎麼都沒有想到,當年為了不讓何江中毒而采取的火療傷口的土辦法,竟是最終影響兒子一路走到現在的催化劑。
而在何江記憶裡,雖然母親是湖南農村的婦女,但她總能以鼓勵的方式給他自信。並且母親也喜歡陪著他和弟弟一起學習,還會跟他們進行討論。
“農忙時,他和弟弟從小就幫家裡幹活,晚上我陪他們寫作業,沒想到現在,都出息了。”曾獻華向記者透露,何江的弟弟已經碩士畢業,現在在上海工作,兩兄弟都挺給家裡爭臉,“何江不只有是我們村第一個上一本的大學生,還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出國深造的。”
這幾天來,來何家賀喜的親朋好友絡繹不絕。
何江演講結束後,曾獻華就從電腦上看到了演講全程序,演講完,何江給曾獻華發了微信說感覺不錯。曾獻華也覺得,兒子真是長大了,“這次看著他在那麼多人面前演講,表現得很有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