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脫離ISIS魔掌!歷史瑰寶巴爾米拉古城的前世今生
巴爾米拉古城的居民掌控著地中海和美索不達米亞之間的貿易,並把財富投入到龐大的建築專案中。而ISIS的侵佔導致數座古蹟毀傷殆盡。
巴爾米拉(Palmyra)坐落於敘利亞大馬士革東北方向215公里處的沙漠裡,它的歷史一字一句的寫在那裡,門廊、廟宇、紀念碑,以及像蛇一樣盤旋在石灰岩圓柱上。
這些銘文通常以希臘文和巴爾米拉阿拉姆文(Palmyrene Aramaic)兩種純文字進行記載,這也是巴爾米拉的獨到之處。自從去年5月ISIS攻佔巴爾米拉古城及其周邊地區以來,該世界遺產地就成為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把2010年6月拍攝的上圖和2016年3月拍攝的下圖進行對比,你就會知道ISIS對巴爾米拉凱旋門到底做了什麼。這座標記性的遺蹟建於公元二世紀末,是為了紀念羅馬帝國的一場勝仗。
上週六,敘利亞政府軍成功奪回該城,並積極移除爆炸裝置和陷阱,隨後眾多專家將對各處古蹟進行受損評估。
這些銘文為我們深刻理解這座邊疆古城的過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當地的商人曾牢牢掌控地中海和美索不達米亞之間的貿易,長達數個世紀之久。
就拿公元130年的一段銘文來說吧,大意為巴爾米拉元老院對一位名叫Male Agrippa的公民進行了褒獎,後者修建了一座廟宇獻給閃米特族天神巴爾沙明(Baal Shamin),並以此紀念早前到訪的羅馬皇帝Hadrian。這座廟宇混搭了羅馬和近東地區的建築風格,而雙語銘文就雕刻在入口處。
巴爾米拉最大最重要的廟宇貝爾神廟屹立了近2000年,兩幅圖展示了它在ISIS侵佔前後的對比。敘利亞政府軍在今年3月奪回巴爾米拉時,能看到的只剩一處入口。
Male Agrippa打造的這份厚禮巴爾沙明神廟(Temple of Baal Shamin)在去年被ISIS摧毀,一同遇難的還有巴爾米拉古城的標記性建築凱旋門(Arch of Triumph)和貝爾神廟(Temple of Bel),後者是該古城最大最重要的廟宇。
東西方的交匯點
巴爾米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800年前,早在羅馬時期以前,巴爾米拉古城的名字還是塔德莫(Tadmor)。在公元三世紀,這座沙漠綠洲作為羅馬帝國和帕提亞帝國間的貿易樞紐,觸摸了歷史巔峰。
巴爾米拉的大柱廊(Great Colonnade)曾鑲有贊助商的雕像,正是他們對建築專案的資助,才有了這座城市的璀璨。如今,大柱廊顯得格外孤單。
巴爾米拉商人的致富之路除了徵稅,還包括保護商隊穿過敘利亞沙漠抵達幼發拉底河(Euphrates River),直到波斯灣,以及把寶石和香料運往地中海的各個市場,並載回貴金屬、玻璃等奢華的材料,甚至有的路線遠至印度。
這張照片記錄了巴爾米拉“巴爾沙明神廟”遭到摧毀的場景,該廟宇是由古時一位居民為了紀念羅馬皇帝的到訪而建造的。
隨著商隊的大量湧入,世界各地的文化也影響至此。從數以千計的銘文中就能看出,所讚美的神明來自腓尼基、巴比倫、阿拉伯和迦南等諸多文明的傳說。
羅馬帝國對巴爾米拉的控制長達數個世紀,這座邊境城市的商人在敬奉東方神明的同時也不忘奉行羅馬權貴的教誨,北卡羅來納大學格林斯博羅分校的古典文學副教授Maura Heyn介紹道,她還是巴爾米拉古城的墓碑專家。
當敘利亞政府軍進駐巴爾米拉時,毀壞的拉特女神之獅(Lion of Al-Lat)呈現在眼前,它本該守護著拉特女神,後者是當年前伊斯蘭阿拉伯國家居民所敬奉的神明。
可以說,巴爾米拉人就像是邊境地帶的牛仔,但他們還是參與到了羅馬帝國的舉國建設中,用眾多宏偉的建築裝扮著自己的城市,Heyn參照了建成於公元32年的標記性建築貝爾神廟,以及建於公元二世紀和三世紀的1.1公里長的大柱廊。
當時的居民以銘文的形式記錄著自己對城市建設的豐功偉績。
巴爾米拉的高層人士也學著羅馬帝國權貴的樣子,為自己的去世大操大辦。墓碑大多刻有阿拉姆文,逝者穿著羅馬服飾。這些古蹟還為我們提供了古希臘羅馬時代的珠寶,能擁有如此規模的珠寶在整個羅馬帝國時期都不多見,這體現了文化變遷與交融的力量,Heyn說道。
伊斯蘭國選擇在巴爾米拉的羅馬劇場(Roman theatre)執行死刑,使得這座建於公元二世紀的建築倖免於難。該劇場曾是現代社會年度慶典的舉辦地。
巴爾米拉最著名的人必然是絲諾比亞女王(Queen Zenobia),她權衡著城市的財富和政權,脫離了羅馬帝國的統治,並一舉掌控羅馬帝國東部的埃及、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了帕米拉王國(公元269-273年)。最終,她被羅馬大帝Aurelian的軍隊抓獲,後者在平復了巴爾米拉人的叛亂後洗劫了這座古城。
巴爾米拉古城再也未能恢復元氣,本就急劇縮水的巴爾米拉財富被羅馬帝國持續抽血,但在公元五世紀西羅馬帝國的衰敗中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這張拍攝於巴爾米拉博物館(Palmyra Museum)的照片揭示了ISIS極端分子的所作所為。據敘利亞官員介紹,萬幸的是,博物館的大多數藏品都在ISIS入侵以前得到了妥善轉移。
直到2011年的衝突爆發,巴爾米拉一直是敘利亞最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它那一度彪炳的商業城市地位和反抗羅馬帝國的魄力讓現今的敘利亞人倍感榮耀。
敘利亞人非常看重巴爾米拉,這是他們的驕傲之本,敘利亞考古學家Salam Al Kuntar解釋道,他正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做存取學者。他們絕對忠實於那段歷史,巴爾米拉的古蹟及其藝術性意義重大。
隨著ISIS撤出巴爾米拉,這座古城不用再忍受西方帝國主義的束縛,但來自東方的原教旨主義激進分子的威脅亦不遠矣。
轉貼自 今日頭條
巴爾米拉古城的居民掌控著地中海和美索不達米亞之間的貿易,並把財富投入到龐大的建築專案中。而ISIS的侵佔導致數座古蹟毀傷殆盡。
巴爾米拉(Palmyra)坐落於敘利亞大馬士革東北方向215公里處的沙漠裡,它的歷史一字一句的寫在那裡,門廊、廟宇、紀念碑,以及像蛇一樣盤旋在石灰岩圓柱上。
這些銘文通常以希臘文和巴爾米拉阿拉姆文(Palmyrene Aramaic)兩種純文字進行記載,這也是巴爾米拉的獨到之處。自從去年5月ISIS攻佔巴爾米拉古城及其周邊地區以來,該世界遺產地就成為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把2010年6月拍攝的上圖和2016年3月拍攝的下圖進行對比,你就會知道ISIS對巴爾米拉凱旋門到底做了什麼。這座標記性的遺蹟建於公元二世紀末,是為了紀念羅馬帝國的一場勝仗。
上週六,敘利亞政府軍成功奪回該城,並積極移除爆炸裝置和陷阱,隨後眾多專家將對各處古蹟進行受損評估。
這些銘文為我們深刻理解這座邊疆古城的過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當地的商人曾牢牢掌控地中海和美索不達米亞之間的貿易,長達數個世紀之久。
就拿公元130年的一段銘文來說吧,大意為巴爾米拉元老院對一位名叫Male Agrippa的公民進行了褒獎,後者修建了一座廟宇獻給閃米特族天神巴爾沙明(Baal Shamin),並以此紀念早前到訪的羅馬皇帝Hadrian。這座廟宇混搭了羅馬和近東地區的建築風格,而雙語銘文就雕刻在入口處。
巴爾米拉最大最重要的廟宇貝爾神廟屹立了近2000年,兩幅圖展示了它在ISIS侵佔前後的對比。敘利亞政府軍在今年3月奪回巴爾米拉時,能看到的只剩一處入口。
Male Agrippa打造的這份厚禮巴爾沙明神廟(Temple of Baal Shamin)在去年被ISIS摧毀,一同遇難的還有巴爾米拉古城的標記性建築凱旋門(Arch of Triumph)和貝爾神廟(Temple of Bel),後者是該古城最大最重要的廟宇。
東西方的交匯點
巴爾米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800年前,早在羅馬時期以前,巴爾米拉古城的名字還是塔德莫(Tadmor)。在公元三世紀,這座沙漠綠洲作為羅馬帝國和帕提亞帝國間的貿易樞紐,觸摸了歷史巔峰。
巴爾米拉的大柱廊(Great Colonnade)曾鑲有贊助商的雕像,正是他們對建築專案的資助,才有了這座城市的璀璨。如今,大柱廊顯得格外孤單。
巴爾米拉商人的致富之路除了徵稅,還包括保護商隊穿過敘利亞沙漠抵達幼發拉底河(Euphrates River),直到波斯灣,以及把寶石和香料運往地中海的各個市場,並載回貴金屬、玻璃等奢華的材料,甚至有的路線遠至印度。
這張照片記錄了巴爾米拉“巴爾沙明神廟”遭到摧毀的場景,該廟宇是由古時一位居民為了紀念羅馬皇帝的到訪而建造的。
隨著商隊的大量湧入,世界各地的文化也影響至此。從數以千計的銘文中就能看出,所讚美的神明來自腓尼基、巴比倫、阿拉伯和迦南等諸多文明的傳說。
羅馬帝國對巴爾米拉的控制長達數個世紀,這座邊境城市的商人在敬奉東方神明的同時也不忘奉行羅馬權貴的教誨,北卡羅來納大學格林斯博羅分校的古典文學副教授Maura Heyn介紹道,她還是巴爾米拉古城的墓碑專家。
當敘利亞政府軍進駐巴爾米拉時,毀壞的拉特女神之獅(Lion of Al-Lat)呈現在眼前,它本該守護著拉特女神,後者是當年前伊斯蘭阿拉伯國家居民所敬奉的神明。
可以說,巴爾米拉人就像是邊境地帶的牛仔,但他們還是參與到了羅馬帝國的舉國建設中,用眾多宏偉的建築裝扮著自己的城市,Heyn參照了建成於公元32年的標記性建築貝爾神廟,以及建於公元二世紀和三世紀的1.1公里長的大柱廊。
當時的居民以銘文的形式記錄著自己對城市建設的豐功偉績。
巴爾米拉的高層人士也學著羅馬帝國權貴的樣子,為自己的去世大操大辦。墓碑大多刻有阿拉姆文,逝者穿著羅馬服飾。這些古蹟還為我們提供了古希臘羅馬時代的珠寶,能擁有如此規模的珠寶在整個羅馬帝國時期都不多見,這體現了文化變遷與交融的力量,Heyn說道。
伊斯蘭國選擇在巴爾米拉的羅馬劇場(Roman theatre)執行死刑,使得這座建於公元二世紀的建築倖免於難。該劇場曾是現代社會年度慶典的舉辦地。
巴爾米拉最著名的人必然是絲諾比亞女王(Queen Zenobia),她權衡著城市的財富和政權,脫離了羅馬帝國的統治,並一舉掌控羅馬帝國東部的埃及、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了帕米拉王國(公元269-273年)。最終,她被羅馬大帝Aurelian的軍隊抓獲,後者在平復了巴爾米拉人的叛亂後洗劫了這座古城。
巴爾米拉古城再也未能恢復元氣,本就急劇縮水的巴爾米拉財富被羅馬帝國持續抽血,但在公元五世紀西羅馬帝國的衰敗中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這張拍攝於巴爾米拉博物館(Palmyra Museum)的照片揭示了ISIS極端分子的所作所為。據敘利亞官員介紹,萬幸的是,博物館的大多數藏品都在ISIS入侵以前得到了妥善轉移。
直到2011年的衝突爆發,巴爾米拉一直是敘利亞最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它那一度彪炳的商業城市地位和反抗羅馬帝國的魄力讓現今的敘利亞人倍感榮耀。
敘利亞人非常看重巴爾米拉,這是他們的驕傲之本,敘利亞考古學家Salam Al Kuntar解釋道,他正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做存取學者。他們絕對忠實於那段歷史,巴爾米拉的古蹟及其藝術性意義重大。
隨著ISIS撤出巴爾米拉,這座古城不用再忍受西方帝國主義的束縛,但來自東方的原教旨主義激進分子的威脅亦不遠矣。
轉貼自 今日頭條